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
- 发布日期:2025-03-24 09:38
- 浏览次数: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是目前全球唯一以沙漠地质遗迹为主的世界地质公园。为摸清家底,查清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和今后在保护、利用,实现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2021年,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启动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详细调查,取得了地质遗迹调查报告、调查表、图片集、电子档案等丰硕成果。初步查明了公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类型、成因、分布、级别、保护现状,为地质公园建设、科学研究、开发利用和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详实的科学资料。特别是在调查过程中新发现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细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遗址、古火山口、玄武岩石拱门、古生物化石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迹,不但丰富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类型,也为下一步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为了深入挖掘阿拉善沙漠世界公园科研科普价值,推动地质遗迹调查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3月10—11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组织相关科普工作人员再次深入公园贺兰山陶思沟区域开展实地考察。
贺兰山陶思沟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重要地质遗迹点,区域内不但记录了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最古老的岩石地层,还出露有古生界石炭系靖远组和羊虎沟组、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中生界三叠系等多处典型而重要的沉积剖面,三叶虫、腕足类等诸多古生物化石。该区域交通便利,视野开阔,出露的地层易于识别和教学,是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此次考察,旨在确定后续陶思沟区域研学重点内容,为今后研学科普活动提供保障,更是对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古生物化石形成的原理、识别方法等科普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并且通过考察能够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研学课程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和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到地质公园的独特魅力,学到更多地学科普知识。
下一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在保护好该区域重要地质遗迹的同时,将其纳入地质公园重要研学线路,研发出更丰富的科普研学课程,带动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到地质遗迹保护和科普研学活动中,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群众保护地质遗迹的意识,在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同时,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不断推动地质公园可持续高质量发展。